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
发布时间:2023-12-17阅读(7)
<span class="answer">导读</span>民以食为天。美食小吃事关国计民生,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东阳人民在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东阳特色的地方小吃,“博士菜”、东阳沃面、馒头焐肉、....<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民以食为天。美食小吃事关国计民生,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东阳人民在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东阳特色的地方小吃,“博士菜”、东阳沃面、馒头焐肉、东阳饧梅……</p><p>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传统美食小吃,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于民间,构成了东阳民间的饮食文化。</p><p>几度风雨、几度沧桑,在这些美食中,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已鲜为人知,有些仍因为技艺的流传而被大家享用着……</p><p>今天小布就来分享一些有趣的美食,分享它们的“前世今生”</p><p><strong>01</strong></p><p><strong>东阳“三样贯”</strong></p><p>馒头焐肉、饧梅全鱼、再加一道几近失传的“烧帽子糕”,就是东阳民间传统宴席中延续数百年的最珍贵菜式——东阳“三样贯”,又名“三样光”。</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第一道就是馒头焐肉,取其意为“发”,恭喜发财,皆大欢喜;饧梅全鱼取其意“红”和“余”,红红火火,年年有余,人见人喜;烧帽子糕,现在已不多见,因此很多年轻人都不知为何物。其实类似“烧麦”,取其谐音“纱帽”,寓意升官发财,步步高升。</p><p>因为过去生活条件艰苦,宴席上的点心都按人头限定了份数,肯定全部被吃光,故称为“三样光”。大人都要对孩子解释菜名的来历,如用全鱼教育孩子勤奋读书,他日能“鲤鱼跳龙门”;用烧帽子糕教育孩子以“读书做官”为人生目标,并能步步高升,光宗耀祖。“吃了‘三样贯’,人生更风光”一说也就因此而来。</p><p><strong>02</strong></p><p><strong>风骚馄饨</strong></p><p>东阳馄饨在众多东阳美食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而在东阳北山脚一带盛行的风骚馄饨,又是东阳馄饨中的一枝奇葩。</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民国时期,在东阳六石一带的农村集市上,总有一副馄饨担子吸引赶集的村民,他叫许荣山,由于他制作的馄饨物美价廉,待人和气,性格豪迈,乡民送了一个绰号给他:“风骚荣山”。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荣山馄饨也就慢慢被称作吃“风骚馄饨”。</p><p>如今传到第二代卢尧彩的手上,已香飘千里~</p><p><strong>03</strong></p><p><strong>荞麦老鼠</strong></p><p>荞麦,在东阳有“裹龌龊”一说。每年吃几次荞麦食品,可以起到清理肠道沉积废物的作用。</p><p>吃荞麦老鼠在东阳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堪称东阳一特。</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荞麦老鼠好吃的秘诀首先要选好水分充足的萝卜,拔成丝状,再选上好的牛肉切丝,将萝卜丝和牛肉加猪油翻炒,萝卜和牛肉的香味出来之后,放进荞麦老鼠,加水煮,最后再放上青葱、生姜等调味料出锅。</p><p>在如今,深灰色的荞麦老鼠已经被忽略很久了。中老年一代的东阳人,却对它有着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当荞麦收割之后,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荞麦老鼠,是他们的向往,不仅可以驱走身上的寒意,四肢暖和了,干活也特别有劲。</p><p><strong>04</strong></p><p><strong>灰汁粽</strong></p><p>东阳民间裹粽子的一大特点是浸米用灰汁,因此东阳糯米粽也叫灰汁粽。</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东阳‘灰汁粽’,顾名思义,就是包裹粽子的时候用到了灰汁,一般是白豆杆、田塍豆杆等烧成灰,用烧开的水冲泡、过滤产生灰汁。</p><p>灰汁粽的名称让人觉得灰汁应该是灰色,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是有点像很淡的啤酒颜色。煮之前颜色变化看不出来,可是煮熟了以后就变成了黄色,吃起来特别香。</p><p>灰汁棕的吃法也是挺有讲究的,要等凉了才好吃,想是稻草灰性凉味甘的缘故吧</p><p><strong>05</strong></p><p><strong>铜罐饭</strong></p><p>铜罐:全铜纯手工制作,对人体有益,在旧社会中是最方便的煮器之一。据说打铜罐的手艺出自我们东阳一带的熟牛塘后流传到永康。</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铜罐饭称博士饭,在旧时代私塾读书,人人都有一个铜罐,上午课间放入风炉烧铜罐饭,方便又味美。</p><p>又称老爷饭,旧社会生活贫穷,唯有大老爷子,在不能吃菜饭时用铜罐煮白米饭,炖腊肉用饭,这才形成“东阳铜罐饭砂罐肉”的美食之说。</p><p><strong>06</strong></p><p><strong>柴叶豆腐</strong></p><p>柴叶豆腐,顾名思义就是以柴叶为原料制成的豆腐。至于什么柴,大家也都叫不上名儿,因此,有的干脆就把这种灌木叫做柴叶树。</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东阳民间吃柴叶豆腐由来已久,早些年还是百姓渡过饥荒的一种宝贵资源。东阳画水一带的家庭主妇一般都认得这种柴叶,也都能做这道菜。但同在本市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鲜有人知道。</p><p>因为这道山珍的美味,很多大酒店都有了。遗憾的是,季节性太强,又不能腌制不能冷藏,过了今年就只能等来年了。是不是很像择子豆腐呢~~~</p><p><strong>07</strong></p><p><strong>田荠饭</strong></p><p>在缺衣少粮的年代,有一种叫田荠的野菜最受百姓青睐,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去田野采田荠,烧田荠饭吃。</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1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1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每年的清明节前后,田野上形状像小盘,细长的茎上开着小黄花的野草惹人分外注目,这种野草就是田荠。做出来的田荠饭有一股特殊的香味,不用菜也能吃掉一大碗,享受!</p><p>80后90后的朋友们,如果你们还没有品尝过田荠饭,赶紧试一试,一饱口福吧!有人说这是忆苦思甜,也有人说这是关注绿色,回归大自然(*^_^*) </p><p><strong>08</strong></p><p><strong>麦锅</strong></p><p>都说麦面可以做的花样最多了,可以包饺子、裹馄饨、做肉饼、发馒头、拉拉面、摘麦鸡……</p><p>除此之外,在东阳还有一种叫“麦锅”的点心。</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1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在过去,糊麦锅吃是算得上奢侈的了,在温饱还存问题的时候,同量面粉,糊麦锅可以使更多人吃饱。因为原料是麦面,在铁锅里制作,起锅以后模样像锅底,所以得名。</p><p>吃麦锅有夹“苦麻”的,还有夹土豆丝、南瓜丝、梅干菜的,爱吃甜食的还可以卷进白糖或红糖~吃起来比煎饼软,比油煎油炸的清口。你喜欢什么口味的呢?</p><p><img alt="东阳特色美食排行榜(这些有趣的东阳传统美食)(1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是不是流口水啦</p><p>你最爱吃什么?</p><p>还知道什么有趣的东阳美食故事?</p><p>留言在下方吧~~</p><span class="copyright">免责声明:</span>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umpkq.cn/read-1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