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4阅读(4)
非常多妈妈喜欢用水果榨汁或者做成水果泥给宝宝吃,但有一篇关于一岁宝宝喝鲜榨苹果汁发生呕吐“中毒”的新闻却让人大铁眼镜。新闻中说,医生分析有可能是苹果榨汁时没有去籽,而苹果核中含有“剧毒氰化物”所以才导致中毒。OMG,还能不能叫人好好吃苹果了?
苹果籽里到底有什么?
为什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健康水果”的苹果,居然含有“剧毒氰化物”,而且还能导致中毒?
说到氰化物,很多人会联想到影视剧的间谍、特工藏在牙齿里用于自杀的氰化物胶囊,而实际上氰化物就在我们身边,没有那么神秘。很多蔷薇科植物的种子里都含有氰苷,比如桃、樱桃、沙果、杏、梨、李子、枇杷,苹果也是蔷薇科的一员,所以苹果籽同样含有氰苷,当然这些水果的果肉里是不含氰苷的。
婴儿误食苹果籽会中毒吗?
氢氰酸导致人中毒的剂量大约是每公斤体重2mg左右(1岁婴儿大约10kg),新闻中婴儿喝的苹果汁是用一个苹果打出来的,但一个苹果的籽只有几克,换算成氢氰酸最多也只有几毫克。加上苹果籽主要留在榨汁后的残渣里,所以苹果汁中即使有氰苷也是很少的,而且吃进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转化释放出氢氰酸。
尽管婴儿的机体比较脆弱敏感,但从媒体报道的症状来看,孩子吐出果汁后很快恢复状态,我认为更可能是胃肠道刺激引起的不适,而不是氰苷直接导致婴儿中毒。更何况婴儿的呕吐原因有很多,喝多了也能胀吐呢!
哪些食物也跟着苹果一起躺枪?
除了蔷薇科果实,常见的含氰苷的食物还包括鲜竹笋、木薯、银杏果(白果)和一些豆类(比如利马豆)等。高粱、玉米、土豆、南瓜等很多农作物的幼苗或藤蔓里都有氰苷,时常会导致误食的牲畜中毒。所以氰化物真不是什么稀奇的物质,只不过由于含量有限,或者吃得不多,所以人们并不是特别关注。
由于氰苷对热不稳定,因此彻底的加热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国外的一些食品安全机构也建议民众不要生吃这些含氰苷的食物。另外氰苷在体内可以代谢清除掉,不存在蓄积性,该中毒的马上就会中毒,没中毒的也不用担心“长期累积”将来会毒发身亡。对于消费者来说,水果的果核就别吃了,需要榨汁的话也应该先去核。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种子,吃水果导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之前还有谣言说炒豆角不能盖锅盖,因为里面有氰化物,盖着盖子放不出去,吃了会中毒。首先豆角可能含有极少量的氰苷,但这个量本身不存在风险。第二,氰苷水解出的氢氰酸很容易挥发且加热容易破坏,所以盖上盖子反而有利于“去毒”。第三,豆角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皂甙和植物凝集素,只要烧熟煮透就可以破坏。
另外需要吐槽一下新闻中孩子的家长,为了省事给孩子喝果汁是错误行为。榨汁后的水果残渣里还留有很多有益营养素,比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应该根据水果的不同,采取刮泥、切片、剥果肉等方式给孩子直接食用。
有的家长把果汁当水喂给孩子喝也是不对的,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口渴了喝白开水的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umpkq.cn/read-282861.html
下一篇:王大陆是渣男吗(傻黑甜的王大陆)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