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母婴>家暴会让孩子崇尚暴力(国际不打小孩日)
发布时间:2024-01-25阅读(4)
来源:北京海淀法院
转自:北京海淀法院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这个纪念日倡导父母、老师或其他教育者
不要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
过激的爱怎样会成为伤害?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助理计莉卉
用真实案例为您解读
今天就和大家讲述一起校园欺凌的刑事案件,该案未成年被告人的父亲就存在家庭施暴的不当教育方式。该案的被告人名叫孙小某,是16岁的中专生,孙小某和小美、小丽是同班同学,也是同宿舍舍友。入学之初,三人关系不错,但后来因为孙小某不满意小美、小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成绩,经常与二人发生冲突。三人同宿舍期间,孙小某先后多次对小美、小丽进行语言威胁,让二人帮其打饭、打水、洗衣服,若有不满,便拳脚相加。
孙小某曾强迫小美、小丽在规定时间内吃掉大量泡面、规定二人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并以各种名义多次向小美索要9000余元,向小丽索要11000余元。后小美、小丽的家长报警,孙小某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最终,孙小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
这是一个典型校园欺凌事件。本案中的孙小某是一个瘦小、柔弱的女生,为何会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了解到孙小某性格较为强势,当被害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她的期待、要求时,她会直接表达不满,并用强势的态度、暴力的方式促使被害人做出调整。孙小某如此的性格特点及处事方式源于其原生家庭的影响。
孙小某称其父亲孙某较为强势,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孙某的期待时会遭到孙某的打骂,行为方式极端,但本意是对孙小某进行教育。每当孙某对孙小某实施家暴后,都会向她道歉,但从未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而是反复实施家暴。孙小某在与被害人相处过程中,不希望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会用一些方式掌控被害人。此外,父母离婚后,母亲李某对孙小某的关注度下降,孙小某开始对李某产生不满,在此家庭状态中,孙小某对舍友产生了极强的感情需求,惧怕小美、小丽与他人产生友情而离开自己,因此炮制父亲对其的教育方式,控制小美、小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案例中的父亲动辄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而这些打骂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最终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其实,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多父母打完孩子自责不已,后悔自己情绪失控。所以家长朋友们,当孩子不符预期或犯错时不妨换位思考下,用理智代替粗暴,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不断摸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有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umpkq.cn/read-290849.html
下一篇:王大陆是渣男吗(傻黑甜的王大陆)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