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尚>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乡村振兴(非凡十年看西昌)
发布时间:2024-09-03阅读(3)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求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试点“三变”改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促进农民增收……西昌大地山乡巨变,美丽乡村色彩斑斓,绘就了一幅幅幸福小康的多彩画卷。乡村四野路路通、产业旺、生态美、农民富……
过去的10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西昌都底气十足,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脱贫接续振兴
加足马力一棒接着一棒跑
“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西昌作为“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区之一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任重道远。
集中力量打响脱贫攻坚战,集智集策攻克“贫中之贫”,超常力度统筹调配资源,超常手段加大要素投入,“十二五”期间,西昌共投入资金3.39亿元,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宣战”,硕果累累。
2014年减贫1988户、6644人
2015年减贫1276户、5154人
2016年退出46个贫困村,减贫3398户、14066人
2017年退出1个贫困村,减贫220户、891人
至此,西昌47个贫困村,6485户266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提前三年完成减贫任务,在中国脱贫减贫的史册上写下“西昌荣耀”。
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到游人如织的“4A级景区”,靠着乡村旅游,赚得盆满钵满。安哈镇长板桥村的“嬗变”是西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的一个缩影。
赏花、避暑、露营、摘杨梅、看柿子红遍山头、品彝家地道烧烤……春夏秋冬,长板桥村用不同的风味和景色成功锁住市民游客的心,源源不断地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这个夏天,长板桥村的村民熊赤惹靠着暑期农家乐旺季挣了不少。短短两个多月,农家乐的收入就达4万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没有技术、没有知识,就靠出门打工,一年收入只有4500元,还要供孩子上学。”作为昔日的“贫困户”,熊赤惹对现在翻天覆地的生活感慨不已。
和熊赤惹一样,位于二半山区的胜利村村民贾子杰也搭乘着乡村振兴的“列车”,跑出了致富“加速度”。
从仲夏到初秋时节,俄鸠坝红花甜荞基地里,一片一片的花海接茬盛开,成为了朋友圈里最热闹的“网红打卡地”。几个月下来,贾子杰光靠农家乐,收入就能达5万元左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西昌在牢牢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富了靓了
看得见的“山乡巨变”
征衣未解又跨鞍,开足马力加油干!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西昌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迈步新征程的西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个个产业兴了、强了;一个个村落美了、靓了;一个个乡村火了、富了……
九月的西昌,迎来又一个成色十足的丰收季,安宁河谷平原两岸,葡香四溢、稻浪翻腾、花香馥郁、玉米入仓……五彩斑斓的丰收盛景,正织出物庶民富锦绣画卷。
“朋友们,来看一下,这是我们西昌今年新出的葡萄精品,妮娜皇后,有着葡萄中‘玛莎拉蒂’之称,口感很独特,带点红酒的滋味,喜欢的可以直播间下单……”
安宁镇凤凰村,变身时尚“新农人”的小伙郑鹏正辗转各个葡萄园,直播带货。从葡萄种植户到葡萄销售经纪人,再到带货主播,葡萄产业,让郑鹏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技术、有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直播带货,西昌葡萄走向全国各地。
而凭借葡萄产业,郑鹏一家日子过得殷实富足,一年销售葡萄总量就达一千万斤左右。而在凤凰村乃至安宁河谷地带,葡萄产业带来的“甜蜜经济”风生水起。
截至目前,全市葡萄种植规模10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30亿元,涉及安宁河流域安宁镇、太和镇、川兴镇、海南街道办、礼州镇、佑君镇、安哈镇、大兴乡、裕隆乡、高草乡等20个乡镇142个村。带动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周边山区贫困群众的就业机会,提供了近3万个相关就业岗位。
同一时间,黄联关镇大德村,千亩石榴迎来采摘季;佑君镇非化水稻,进入标准化生产线;安哈镇,“黄金液体”油橄榄“开榨”……遍地开花的产业,让西昌乡村振兴的步伐坚定有力。
“十三五”以来,西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势特色产业为载体,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念好“早、优、丰、稀、特、绿”六字经,加快推进西昌“粮、蔬、果、花、林”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构建以葡萄、蔬菜、花卉三大主导产业,玉米制种、油橄榄二个重点产业的“3 2”的西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建成可控式温室大棚超260万平米,2021年实现花卉产业产值近10亿元。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4.99万亩,总产量62.1万吨,2021年实现产值27.77亿元。
现代油橄榄园区,培育油橄榄品种235个,占全球油橄榄品种总量的四分之一。研发出油橄榄衍生产品四大类76种,取得发明专利16项, 创造出亩产1700公斤的世界油橄榄高产纪录;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
玉米制种基地,建成核心区1万亩、种质资源库2个和20亩种质资源圃,辐射带动全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2021年制种面积6.01万亩,荣获“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引进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和制种企业6家入驻园区,实现年生产加工玉米种子1.2万吨。
截至2021年,全市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总体向好。
?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3亿元,同比增加6.2%,两年平均增长5.6%。
? 粮食产量24.55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62.1万吨,同比增长1.56%。
?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全年生猪出栏33.33万头,同比增长9.44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3元,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9.4%。
美了畅了
触得到的“诗与远方”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施乡村振兴,不仅要富,更要美。美从何来?从提升人居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中来……
黄桃、李子、葡萄、蓝莓、核桃……各种时令水果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漂流、滑道、冲浪、秋千……各类网红项目,让人流连忘返。琅环镇的桃园村,借着青山绿水,亲子游、乡村游“异军突起” ,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吸“睛”又吸“金”,村级集体经济从“空壳”到“分红”,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带动村美了、民富了、人也精神了。
邛海之滨,曾被人遗忘的古村——大石板古村,在“三变”改革的浪潮中,摇身一变,成为品质与魅力兼具的特色民宿打卡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2021年央视秋晚外景拍摄地……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桃园村、大石板古村之变,是西昌大刀阔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冰山一角。集中资源、集成政策、集聚要素,西昌全域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正高潮迭起。
自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始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西昌共计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实施琅环镇琅环村、樟木箐镇丘陵村等11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从2018年开始,西昌启动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至2020年的三年间,共计投入各级资金2.4亿余元,每年建设8个生态文明示范村,截至目前,成功建设礼州镇田坝村、安宁镇五堡村等24个生态文明示范村;2021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启动裕隆回族乡星宿村、高草回族乡高草村2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小厕所,大文明”。2019年以来,西昌共计投入各级奖补资金2100余万元,新(改)建农村户厕6000余户。到2021年末,共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8个,西昌市农村人口106415户,已建卫生厕所92336户,普及率86.77%。
2022年,全市计划投入200万元,新改(建)卫生厕所400户,其中柑桠村200户已经完成,桃园村200户正在建设中。
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一个个掷地有声的行动,一次次重金流向的投入,正让一个个富有品质、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如“珍珠”般,镶嵌在乡土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 。十年来,西昌始终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放在交通强市战略的首要位置,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为幸福小康路、特色致富路、优美舒心路,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巴汝、银厂通乡油路、柑桠村通村路、樟木樱桃产业旅游环线、安哈文旅“走廊”……从“畅”到“好”,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激活乡村振兴“大动脉”,让“诗与远方”的田野可畅通抵达。
截至2022年5月,全市辖区道路达1661.195公里(含县道18条,乡道86条,村道370条),其中乡道481.351公里,村道491.512公里,农村公路1237.439公里。
先行先试,敢闯敢为!2021年,西昌撬动多项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等重点任务,深化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 ”文章,乡镇、街道办进一步明确了职能职责、优化了机构设置、增强了工作力量,284个村(社区)因地制宜撤减为129个村、45个社区、撤减率47.13%,同步撤减村(居)民小组842个、撤减率34.76%,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集聚发展、集群发展态势初步构建。
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2021年,西昌圆满承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成功创建省级园区2个、州级园区9个,29个镇村获评省州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益超28001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载春华秋实,十年辉煌征程。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变化,谱写着西昌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奋斗篇章。“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振兴乡村的路上,前功为路,厚积薄发,西昌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饱满、更加持续。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umpkq.cn/read-398304.html
下一篇:脸上皮肤变黑是什么原因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