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尚>广东话关于有财要低调的俗语(?衣服?釜台?点钱)
发布时间:2024-10-23阅读(3)
“?”,《集韵》释为“展也”,他口切,读作tǒu。其他韵书未见此字。但在南方,“?”字用的却非常普遍。武汉、福州、广州、金华等地都有“?气”的说法,就是透透气的意思,但决不能写作“透”,二者读音不同,含义也有所不同?!巴浮备嗲康鞯氖峭ü?,“?”则重点在展开。金华、武汉等地“?”还引申为宽敞、宽裕,这是从“通透、舒展”的含义引申开来的。
有的方言用的是从束缚、堆积、捂盖中“展开”之义,福州话把堆积的东西摊开称为“?”。厦门话解开绳子、松绑说“?索”。上?;按蚩ㄖ匠谱鳌?开”,这个“?”还带点振、抖搂的意思,上海人常说“拿被头??清爽”,梅雨天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把衣裳被子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防受潮发霉,要晒透就得把衣被“?开”,“?”开的过程中还要抖动几下,抖去灰尘。苏州有句俗语叫“??叉袋底”,叉袋就是麻袋,把麻袋口朝下,一抖落里面的东西就全都倒出来了。比喻把家当或秘密全部亮出来,含有彻底披露真相之意,比如:我和你??叉袋底,我手头只有这一万来块钱了。在苏州话里,临睡前把叠好的被子打开、铺开,叫做“?被头”,比如:我先去?被头,你一会过来睡吧。
在黄县话里,“?”字用的更多。头天晚上把炉子封好,第二天只须把上面封的煤捅开,就不用重新生火了,这称为“把炉儿?开”。炉子烧了半天,煤渣积在炉箅子上,有点缺氧了,不爱着,这时就要用炉钩子“?炉底”,火苗马上蹿上来了。这里有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同是一个“?”字,为了区别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黄县人在日常应用中将两者的读音做了微调,从上面?读阳平,读如投,从下面?仍读上声,这样一来,说“你把炉儿投开”就是从上面捅开炉火,说“你去??炉儿”就是从下面钩炉灰,不用你比划,也不用加以解释补充,别人闻声而知意——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老头儿的“烟袋荷包(黄县话读“荷包”如“货呗”)”上吊着个细小的铁钎子,烟袋用的时间长了,烟袋锅儿底部积了一层“烟袋油儿”,吸(黄县话读如许)不动,得用铁钎子通一下,这称为“?烟袋”。烟袋杆儿比较长,得摘下烟袋锅儿,弄根长的草棍儿或是麦秸莛儿“?一?”?;葡鼗案檀呀小案ā?,一般到了年底大扫除的时候,家里的男人要弄根绳子缆(làn)上个秤砣,再绑些破布什么的,从釜台眼儿里放下去,上下拉动,把里面的烟炱清除一下,这称为“?釜台”。“?下水道”“?阳沟”“?马桶”,这几个“?”都有疏通之意,从封闭、堵塞变为通畅。头天晚上喝醉了,第二天胃里翻江倒海似的难受,见酒欲吐,这时候黄县人的对症方法是少喝一点酒“?一?”,如果“?开喽”,种种不适烟消云散,接着再喝也无大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小心把钥匙丢了或一时找不到了,黄县人会说“找根铁丝儿把锁?开”,有时搅拉半天,还真能把锁?开,这都是由不通变为通。
黄县话里“?”还有更特别的用法,是由“展也”的本义引申而来的。洗衣裳要先打肥皂或洗衣粉,揉搓半天,再把衣裳放清水里漂洗一下,这称为“?一?”。洗头洗澡“?干净”就是冲洗干净,“?拖把”就是在清水里把脏拖把“?”干净。从麸酱缸里刚捞出的咸菜齁咸齁咸,要放在清水里“?一?”再吃。在黄县话里,手里没钱花,称为“手头紧”,所以借钱称为“?点儿钱”,这样手头就宽松活泛了?;褂懈龃识小?道坎儿”,这与普通的?点儿钱还不太一样:并不是我没有钱,而是借给别人了或是投资什么项目了,现在急需用钱手头却没有,面临着一道坎儿,等?点儿钱过了这道坎儿,我的钱回来了可以马上就还你,所以“?道坎儿”相当于筹措一笔“过桥资金”。
黄县地处北方,“?”字用的却比南方还多,甚至还发展出新义。这说明“?”字是从吴方言区北传而来(闽语、粤语中的“?”可能是从吴方言区南传过去的),并在孤立、封闭的环境中有了独立的进化。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umpkq.cn/read-447943.html
下一篇:脸上皮肤变黑是什么原因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