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美食>什么鸡容易熟最好吃(什么鸡最好吃)
发布时间:2025-03-19阅读(10)
鸡是人吃得最多的禽类。
2017年,中国人吃掉了超过60亿只鸡。
鸡也是人最早驯化的鸟。庄子说,鸡的祖先——原鸡,原本自由自在生活在林泽,五步一啄十步一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它就去了。人不停撒粮诱惑它,让它越吃越肥,最后失去飞翔能力,变成了人的菜。接下来驯化的是鸭,最后是鹅。
繁体鸡字是左奚右鸟,意思是“谁的鸟”;鸭字左甲右鸟,意思是“好的鸟”;鹅字左我右鸟,意思是“我的鸟”。从“谁的鸟”到“好的鸟”再到“我的鸟”,这是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家禽驯化路线图。
从产权模糊的”谁的鸟”——鸡,到产权明晰的“我的鸟”——鹅,这清楚映照出原始社会末期私有产权从无到有的演进过程。鸡只有三斤肉,鸭有五斤肉,鹅则有十斤肉,“谁的鸟”价值最小,“我的鸟”价值最大,说明明晰的产权才能实现资产的最大增值,模糊的产权将导致租值消散,资产缩水。鸡鸭鹅联袂出手,雄辩地验证了科斯教授和张五常教授的制度经济学观点。
上面对人鸡关系简单作了一个历史回顾,下面重点说说我舌尖飞过的几款神州名鸡。
第一名桶子鸡,东京开封府特产。北方第一名鸡,与李师师齐名。下酒第一名菜。
桶子鸡,选用二三年生母鸡,此龄母鸡既不环肥亦不燕瘦,鸡肉紧实致密,不瘦不柴。此鸡制时,自胁下快刀开小口取出内脏,鸡体完整如桶,盛水不漏,因此得名桶子鸡。有市井粗人小贩以讹传讹,呼为“童子鸡”,大谬也。
桶子鸡最大特点是四个大字:越嚼越香!亦可再加四字:越嚼越想!最体现桶子鸡此特点的部位,是鸡的皮。鸡皮抹蜂蜜经风晾干后入锅卤制,出锅再经快速冷却,鸡皮剧烈收缩贴紧包裹鸡肉,形成口感筋道耐嚼的独特风味。
桶子鸡,也许是全世界唯一一款“鸡皮比鸡肉好吃”的鸡肴。
因此,会吃桶子鸡的吃鸡皮,不会吃的吃鸡肉。发现桶子鸡皮最好吃秘密的外省人,是河北沧州人刘建勋。1961年,刘建勋主豫,此后陆续治理河南近20年,踏遍中原山水,河南名菜吃遍。刘酷爱吃桶子鸡皮,不得不能下箸。常令吉普车赴汴载鸡入郑州大院享用;取四只鸡皮可攒一盘冷菜。后觉不便,干脆派出中州宾馆大师傅组成取经小分队,赴开封学艺。革命年代政治挂帅,开封人无奈之下只能传授技术,从此郑州算是学会了做桶子鸡。
“生活奢侈大吃桶子鸡皮,脱离革命群众”,后来成为文革时期造反派揭发刘的“罪行”之一。桶子鸡为沧州刘美食家,带来快乐,也带来了灾祸。这一段特殊的人鸡关系,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生活辨证法。
第二名白切鸡,广东名菜。稳坐岭南鸡肴第一把交椅。
我第一次吃白切鸡,近二十年前,在民航大厦。彼时此店大厨相约,亲自下厨做了几道看家菜,其一为白切鸡。举箸取食,骨肉相连处殷殷血红艳若桃李;入口鲜香嫩滑,大呼过瘾,与北方卤鸡咸香迥然异趣。
食间攀谈,大厨与我居然是南阳老乡,只是他十五岁即南下广州入厨打工,二十余年与老广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练得一身粤菜的本事,烧鹅乳猪卤鸽焗蛇,样样精通。
粤人制菜,讲究保持原来自然本色原汁原味,一道白切鸡最得其髓。要选取一年龄母鸡,此龄母鸡肉质鲜嫩,骨髓尚未完全钙化,入沸水略浸烫数分钟捞起,迅速投冰水中冷却,冰火两重天刺激,反复者数次,鸡肉七八成熟,才能达到鸡皮吹弹可破,外层白肉胜雪、内层红肉骨血相连,闻之清香、食而齿颊留香的妙境。再佐以麻油、生抽、蚝油调制的蘸料食之,天成一味大快朵颐。
名鸡第三名,道口烧鸡。北方卤水浓香咸鸡第一把交椅。
1998年7月,骄阳似火一日,我乘车路过滑县。大客车摇摇晃晃驶进一个豫北司空见惯之老旧乡镇,饥肠辘辘间隐约嗅得烧鸡香味,车中有客大呼:“道口到啦!”妙龄二十出头的我,第一次抵达“中华烧鸡之乡”。
别忘了,这里还是“中华造反之乡”。遥想翟让李密程咬金当年,此地流民聚集,丐帮出没,响马蜂起,为烧鸡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道口烧鸡,遂借流民丐帮响马之口碑,后渐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乃北方卤水咸鸡之重要代表。
道口烧鸡选用二年龄成熟仔鸡,此龄鸡肉质饱满鲜嫩,个头适中匀称,既是小鲜肉,又是高富帅。治净后,以高粱杆将鸡腹撑起,下腹尖开小口,两腿交叉塞入开口处;鸡翅交叉塞入鸡口腔;两头尖尖,形成一个“鸡元宝”。晾干水分,鸡通体抹匀蜂蜜,入温油锅炸至粉红色;一者增香,二者增色。随即入卤水,文火煮4小时可成。
卤水有秘诀,“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砂仁、草果、肉桂、陈皮、丁香、白芷、肉蔻、良姜,谓之“八料”。据称,清宫御厨姚寿山,于1787年向道口烧鸡大王张炳亲授此诀,后世奉为圭臬。如此制成的道口烧鸡,形似元宝、色泽柿红、酥香软烂、骨肉分离。食时不用刀切,以手抖之整鸡骨肉分离,十分便于取食。
以我今日口味观视,道口烧鸡的火候有些略过了,软烂到没有嚼头,味道亦偏油腻口重,适合温饱时代果腹或牙口不好的老年人食用。此鸡名气虽大,十余年来吃的渐渐少了。
2011年冬,我有事过濮阳。翌日晨起归郑时,大雾弥天,高速不行。无奈辗转取道老公路,车打双闪四十码蜗行,迤逦竟至道口镇。在公安局隔壁“义兴张烧鸡老铺”,购鸡数只,午餐扯撕大盘,居然目饥腹饱不能竟食。奈何!饥荒时代伴着饥饿感觉,渐渐远我辈而去了。
餐毕驱车前行,乡野平畴麦田交错,团雾骤起,百米不辨牛马。目不转睛哆哆嗦嗦行愈时辰,抵淇县,路右赫然一木牌在望,提示三百米外有重要人物出没———“纣王墓”。同车小伙伴大喜雀跃,呼吁驻车往观。行数百步,麦田道东侧见一半新不旧草黄土丘,直径愈数丈,前耸一碑高可丈余,上书四大字:纣王之墓。
绕行墓后,垃圾如山臭气熏天,与纣作伴。按纣的级别,不入八宝山,也得进十三陵享福。人,一旦混成“反面典型”,死后受辱竟如是。感慨万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不努力,死了也添堵。做鸡,要做原鸡。做人,要做英雄。
名鸡第四,叫花鸡。原本乞丐之食,籍籍无名,经过洪七公老师的大力品牌推广,如今已成江南第一名鸡。洪七公虽身为乞丐,常日只能讨些残羹冷炙为食,但仍矢志不渝追求美食,这是种什么精神?
明末清初,盗贼蜂起,胡虏中华,天下大乱。江浙一带流民饿殍,叫花纵横。有丐之名张缺德者,不明处偷来一鸡,唯恐鸡主人发觉拿问,慌忙涂泥烧烤,待泥干鸡熟,仓皇果腹。原是道上不得台面的叫花子美食,得名“叫花鸡”。
《射雕英雄传》中,为了诱惑洪七公传授郭靖武功,黄蓉姐姐使出看家本领,妙手烧得此鸡,送与七公享用。七公将计就计,将错就错,美味啖之,武功授之。金庸妙笔生花的艺术作品,使“叫花鸡”之名,风靡神州有井水处。这些年我行走江南,于宁沪苏杭多城,都曾品鉴叫花鸡,别有一番浓香滋味。江浙饭馆菜谱头条频频出现此鸡,俨然以“江南第一名鸡”大行于世了。
今日叫花鸡的制法,也由丐帮业余创造,升级为大厨专业精制。奈何,叫花鸡出身贫贱先天不足,既为丐帮美食,其意重在果腹,到底不免也失之烂熟,对于口齿之间的微妙口感,就顾不上了。
此鸡制法关键:一,必取八角丁香肉蔻诸香磨碎,鸡身通体抹匀码味腌制;二,必取猪网油一具及荷叶二张,分别逐层通体包裹严实,一增浓香,一增清香;还防烤糊。三,必取封坛泥荷叶外层通体无缝涂抹,厚可半寸,火炭暗火烤约四小时。封坛泥,乃江南酿制老酒时,取以密封酒坛的熟泥。带有酒香氤氲,此泥为鸡穿上外套,又添三分酒香。无此三环节工艺,制成的鸡不能称“叫花鸡”。
名鸡第五,歌乐山辣子鸡。这是一道能把人辣哭的菜。
2000年元旦前夕,我正伏在一张“省直1968”的高龄木桌上干活,突然电话响起。有个年轻厨师在电话中喜不自胜地催促:“为了迎接千禧年,我做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馒头,你快来瞅瞅呗……”。
第二年,为拍电影《英雄》,中国最有才华的张导演,依托“荆轲刺秦”典故编了剧本,杜撰出莫名其妙四剑客——“无名、长空、残剑、飞雪”。张导演想请高仓健先生出演男主角“无名”,踌躇满志到日本找他。
高仓健非常客气接待了他,认真看完剧本,冷冷地说,“这不是我想演的电影!我跟你合作,决不仅仅只是为了合作。我是想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实的情感。这种打打杀杀的,虽有豪华大场面,但我不感兴趣。”
张导演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后忆此事,张导演自语说,那一刻顿觉出自己“太没文化了”。这两位才华横溢的厨师和导演,其实都在蒸馒头。
言归正传歌乐山辣子鸡。重庆第一名鸡,它选用笋公鸡,鸡腿肉切骰子丁,用滚沸之辣椒油炸至柿黄色;滚油复炸至柿红;再用半斤干朝天椒和花椒下锅迅速煸炒之;成菜色泽红艳,鸡丁外焦里嫩,口感麻辣焦灼。
假如你有足够的麻辣耐受力,这只鸡是最过瘾的美味。无数不善吃辣的江南人初食此鸡,叫苦不迭,晚上拉不出屎抱肚呻吟,翌日嘴角起泡火烧火燎。
我每吃此鸡,总想把它改个名字叫:辣子找鸡。一盘端上,只见漫山遍野全是辣椒,被煸炒至红艳焦干之鸡丁则躲在辣椒山里玩捉迷藏。据说,嗜辣人有三大恨,第一恨,便是恨歌乐山辣子鸡辣椒太多而鸡肉太少。
用嘴巴吃完神州五大名鸡,最后我们用眼睛吃一只鸡——芙蓉锦鸡。世间最有味道最风情万种的鸡,是要用眼睛而不是用嘴巴来吃的。
2009年冬,我于杭州大雅堂购得一幅日本二玄社复制版《芙蓉锦鸡图》。原画藏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立轴,双钩重彩工笔花鸟画。落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并有赵佶独步天下的“天下一人”花押,显示为宋徽宗赵佶作品。
右上角并题赵佶瘦金体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画内印有“万历之宝”及乾隆嘉庆宣统三清帝“御览之宝”。根据题款,此画当是赵佶在其统治后期宣和年间作品,此时赵佶40余岁,正值艺术创作盛年,画风成熟稳健。
画面中央,一只美丽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繁花盛开的芙蓉枝。芙蓉花枝其一上斜,一枝向右横出,五色锦鸡抓握枝梢,侧目而视上枝,目光所及彩蝶飞舞,姿态轻盈优美,与芙蓉花富贵娴雅气韵相和。
据题诗可知,赵老板作此画,是一篇图画版的大宋皇上“重要讲话”,欲借《韩诗外传》所赞鸡之五德,宣扬人的五种优秀品性:文雅、英武、勇敢、仁义、守信。画面翻译成白话大概是:“各级臣工,朕给了你们荣华富贵,你们要像这只鸡一样“文武勇仁信”,紧密团结在朕的周围,让大宋再次伟大!”
此画高815毫米,宽536毫米,正符合后世所谓“黄金分割”比例,体现出艺术巅峰期的赵佶,对于美的精准把握毫厘不爽;这是此画流传千年的原因吧。
2016年3月,有位胆大心细的科学家,惊喜发现赵佶画中的锦鸡,兼有国宝禽类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双重特征,进而发掘出此鸡乃史上第一只锦鸡杂交实例,这是人类最早进行的鸡类杂交记录。瞑目九百年的赵佶,无意之间又为中华民族争了个世界第一!
一幅《芙蓉锦鸡图》,既表达了艺术,丰富了皇上业余生活;又服务了政治,教育了领导干部;还体现了科学,验证了黄金分割律;最后又为祖国生物工程学提供了铁证,给国家争了光。
赵佶赵佶,老太太我不扶,我就服你。
作者简介:老周,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办过美食杂志,经营过高端餐饮,资深吃货,资深美食评论人,在纸媒发表美食文章两百多万字。人活着,无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经历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写给所有崇尚文明、向往真知,对人生有所追问的人。人生路漫漫,风景无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赏呵!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umpkq.cn/read-516217.html
下一篇:建华区美食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